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对转制科研机构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6:31:59  浏览:93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转制科研机构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办法

科技部 人事部 劳动和社会


关于对转制科研机构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办法
科学技术部 人事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科发政字(2001)230号



为进一步做好转制科研机构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推动转制科研机构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特制定转制科研机构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有关办法如下。
一、转制进入企业(集团)的科研机构,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参照所在企业(集团)的相关政策,认真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有关企业应尽可能地提供职工工作岗位。
二、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以下简称科技企业),应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在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可采取下述办法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一)科技企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采取企业内部退养的办法安置,由单位支付生活费,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
(二)科技企业要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办法,采取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有效措施,形成新型的企业用人机制,对富余人员主要通过在职培训、转岗、鼓励自谋职业等途径分流安置。对自谋职业的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发放经济补偿金,符合条件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三)科技企业应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转制前应参加而未参加的,要补交所欠失业保险费。职工失业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有关机构要为失业人员积极提供再就业服务。
三、非整建制实行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对其富余人员除参照执行上述办法外,应积极探讨各种有效的安置措施,包括鼓励部分人员利用存量资产积极创办产业或各种经济实体,引导有条件的人员或内设机构并入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以及通过在职培训、转岗、自谋职业等途径,逐步与原科研机构剥离。
各有关部门及转制科研机构要高度重视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促进再就业,为转制科研机构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1年7月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沈阳市农用机动车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农用机动车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市政府1997年第20号令


第一条 为加强农用机动车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用机动车辆,是指符合国家《农业运输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目录》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例》,在道路上行驶和停放的农用三轮车、农用拖拉机、农用汽车。
第三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 专门从事道路运输的农用汽车,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并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方准行驶;其他农用机动车辆,由公安机关委托农机监理部门进行管理,并经农机监理部门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方准行驶。
第五条 农用机动车辆装备技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增大马力,加大驱动轮、更换大轮胎;
(二)不准拼装改型;
(三)不准加蓬、换厢、加高栏板。
第六条 农用机动车辆每年度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检验不合格者不准行驶。车辆号牌必须按指定位置安装,并在后栏板喷印放大号,不得故意遮挡或更改号码。
第七条 农用机动车辆必须保护车况良好,符合下列标准:
(一)制动器功能良好、灵活有效,不跑偏、不侧滑;
(二)车灯齐全、灯光有效,灯罩无破损、灯泡无裸露;
(三)转向器不松旷并安全有效。
第八条 大型农用汽车、拖拉机挂车载物时,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3米,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身,后端不准超出车厢1米,超出部分不准触地,车厢内不准载人;载物时装卸人员不准超过3人,并留有安全乘坐位置。
载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小型农用汽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2米,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身,后端不准超出车厢50厘米。车厢内不准载人。
农用三轮车、小型农用拖拉机载物时,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2米,宽度不准超出车厢,后端不准超出车厢50厘米。车厢内不准载人。
第九条 大型农用拖拉机在公路上最高时速为50公里;小型拖拉机在公路上最高时速为15公里;农用三轮车在公路上最高时速为40公里。
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应靠公路右侧边缘行驶。
农用汽车的行驶速度、行驶车道均按货运汽车规定行驶。
第十条 农用三轮车除载运自产农副产品时可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路线、时间行驶以外,其他农用三轮车和拖拉机早7时至晚7时不准在二环路以内行驶。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一)、(二)、(三)项,第六条、第七条(一) 、(二)、(三)项规定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处三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处五元罚款,可以并处吊扣一个月驾驶证。
第十五条 交通警察在处罚违章行为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十六条 本办法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我市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1997年10月15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的通知

国能电力〔2012〕306号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为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我局制定了《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



国家能源局
2012年9月15日




附件: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

工程质量监督是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政府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理顺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坚持“独立、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检测手段,严格控制质量关口,认真开展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工作范围
主要开展火电、核电和输变电等电力项目(水电和可再生能源除外)具体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三、工作机构
设立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具体办事机构。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行“总站-中心站-项目站”三级管理体系。总站设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中心站由总站统一规划,相应机构可挂靠在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各项目站应符合规定条件,按省区或专业设置。
四、工作职责
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电力工程质量监督规章制度、机构设置、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收支等重大事项。
总站:编制《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规定》和《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大纲》等规章制度,研究提出三级管理体系具体方案,考核下级机构的工作,认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负责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统计工程质量信息,参与解决重大工程质量纠纷、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以及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国家能源局委托的其他任务。
中心站:根据总站委托,负责重大电力工程的质量监督,考核所辖范围内各项目站的工作,按规定向总站报送工程质量信息资料,完成总站交办的其他任务。
项目站:执行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协调解决一般性工程质量争端,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完成总站和中心站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工作规则
(一)对国家核准(审批)的电力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核准(审批)文件和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同步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各级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和有关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
(二)未经国家核准(审批)的电力工程项目,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得受理其质量监督申请。未通过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检查的电力工程,不得投入运行。
(三)严格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界限,依法界定相关责任和义务。
(四)电力工程质量监督要充分发挥专家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作用。不得将工程质量监督职责委托给建设项目业主或设计施工单位。
(五)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开展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时,应接受工程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六、工作经费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经费通过申请财政预算内资金解决。在预算内资金落实前,可暂由质量监督机构与项目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收取技术服务费。技术服务费在工程概算中列支。
七、其他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组织管理体系调整过程中,原体系下各级质量监督站已经承担的质量监督任务,可继续履行至工程项目竣工投产。
自本方案颁布实施之日起,所有新开工电力工程项目均应按照新的工作体系和规则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